说起茶,没有人能忍住不去说宋朝,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艺术高度繁荣的朝代,它的茶同样发展到了顶峰时代。
“至治之世,岂惟人得以尽其材,而草木之灵者,亦得以尽其用矣。”
这是《大观茶论》中,宋徽宗对当时盛世的一种描述,不仅人尽其才,物更能尽其用。
茶仅仅是一片树叶,也让它发挥出了最大价值,不只是贵族,普通老百姓每天也离不开茶。因此,才有了“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”
对于茶的定义,可以属于任何一个领域,更多人倾向于将其划分到文化或者艺术,带给人的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享受,仿佛会更贴切一些。
《大观茶论》所包含的内容太丰富,仅仅以初识者的眼光来看,笔者认为饮茶分为三个境界。
第一种境界,会分茶
“至若茶之为物,擅瓯闽之秀气,钟山川之灵禀,祛襟涤滞,致清导和,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。冲淡简洁,韵高致静,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。”
宋徽宗认为茶是天地之灵物,喝茶的妙处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与理解的。
饮茶这件事,可以用来日常解渴,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;可以体验心境,感受茶水中的禅意……能接烟火气,也能去大雅之堂。
茶的品种有很多,随随便便也能说出成百上千种,这样的知识量会把许多茶小白吓跑。所以,有专家把不同的茶进行了一个大概的分类,使得茶可以更好地被接受。而学茶人的入门标准,一定是要把茶类分清楚,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。
目前来说,根据发酵程度分类是主流,主要分为6种茶类: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黑茶。
其中,绿茶的代表就是龙井,白茶的代表是福鼎白茶,黄茶的代表是君山银针,乌龙茶的代表有铁观音和大红袍,红茶的代表有正山小种和金骏眉,黑茶则是安化黑茶与普洱。
不同的茶,工艺不同,呈现出来的汤色、香气、口感各不相同。
对于刚入门的小白,可以把不同种类的茶识别开来,并且能够认出对应的代表茶类,已经很是不错。
第二种境界,会泡茶
如果喝茶仅仅只是为了解渴,那么就不会有几层境界之分。通过第一层的识茶分类,学茶人往往会忍不住自己动手冲泡几道,再去追求的就不仅仅只是茶浮在表面的味道,而是要感受茶本身的风味。
这里就会有更多讲究,比如泡茶的水、泡茶的器具、泡茶的手法与技艺……
“古人第水,虽曰中泠、惠山为上,然人相去之远近,似不常得。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。其次,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。若江河之水,则鱼鳖之腥,泥泞之污,虽轻甘无取。”
在宋徽宗的眼里,泡茶的水优劣程度是这样进行排序的:天下名泉>清洁的山泉>井水。至于其他受了污染的水,不取也罢。
正如明代茶人张大复所说:“茶性必发于水,八分之茶,遇十分之水,茶亦十分;八分之水,试十分之茶,茶只八分耳。”
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性,在现代来看,没有受过污染的山泉水为最佳,清冽甘甜,可以冲泡出茶叶最原始的本味,茶汤更是独具风味。
有了好水,一定要配好茶具,宋徽宗就独爱建盏,妥妥“铁杆粉丝”一枚。
何为建盏?在中国指的是福建建阳窑生产的黑釉茶盏,其原料、工艺、加工地点等等都会有地理范围的限制。
“盏色贵青黑,玉毫条达者为上,取其焕发茶采色也。”
宋徽宗最喜欢的就是兔毫盏,外观造型有多种颜色变化之美感,堪称艺术品。
用建盏饮茶,得益于铁胎中的铁元素可以软化水质,提升茶汤质感,加上保温锁温特质,饮茶的体验会更好。
无论是水还是器,都要以适合自己为前提,仅仅是为了面子或者迎合他人潮流,就本末倒置了。
第三种境界,会品茶
喝茶谁都会,茶一放水一冲,一杯茶就这样产生了。但是这样饮茶,往往会少了一些美感,一种探索和一种享受。
这就说到了饮茶的第三种境界——品茶,这就要求大家:一来要能够品出好茶,二来要能够品出自我,如此才算真正的茶人。
什么样的茶是好茶?这个要从色香味各个方面来评测,还需要考虑原料、工艺、冲泡手法等等。
在业界有一句话:“千人千茶,千茶千味。”意思是说,不同的人喝同样的茶是不同的味道,不同的茶又是不一样的口感。
文章来源:《大观》 网址: http://www.dgqks.cn/zonghexinwen/2022/0206/11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