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,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.5千米的九嵕山。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昭陵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墓“因山为陵”的制度,自贞观十年(636)首葬长孙皇后至贞观二十三年(649)埋葬唐太宗,先后共营建13年之久。传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真迹就陪葬其中。
贞观十一年,唐太宗发布《九嵕山卜陵诏》,鼓励佐命功臣、皇亲国戚陪葬昭陵,之后的一百多年间,在昭陵形成了庞大的帝王陵园。陵园占地达30万亩,周长60公里,陪葬着初唐的皇亲国戚和佐命功臣数百人,现已发现近二百座陪葬墓,在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。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,考古工作者已发掘清理了近40座昭陵陪葬墓,出土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唐代历史文物,为进一步研究初唐到盛唐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外交等各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。目前,这些文物珍品均陈列收藏于昭陵博物馆。
昭陵博物馆位于昭陵陵园中心的李勣(徐懋功)墓前。北距昭陵陵山11公里,始建于1972年,原名为昭陵文物管理所,1978年晋升为昭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。2002年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。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“国家二级博物馆”。馆内现有三大陈列主题,四个陈列馆,即《昭陵文物精华》陈列馆一座、《昭陵碑林》陈列馆两座、《昭陵唐墓壁画》陈列馆一座,展出面积约2000平方米,展出了400多件(组)昭陵精品文物。昭陵文物从贞观十四年(640)至开元二十六年(738),历时百年之久。文物数量之多、级别之高、时间跨度之大实属罕见。
《昭陵文物精华》陈列馆,陈列着昭陵特有的彩绘釉陶俑及大量唐三彩俑,胡人俑高鼻深目,卷发阔口;乐舞俑身材婀娜,姿态优美;张士贵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贴金彩绘文武官俑,造型生动,栩栩如生;大批骆驼俑组成的驼队向游人展示着千年前的丝路盛况;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帽子实物—— “三梁进德冠”,其独特的设计更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。
《昭陵碑林》陈列馆,集中展示昭陵陪葬墓前的墓碑和出土墓志近百件,与西安碑林、山东曲阜碑林并称为中国三大碑林。尉迟敬德、温彦博、房玄龄、程咬金等名将良相,韦贵妃、燕德妃、长乐公主,李承乾等太宗至亲最爱,他们的墓碑、墓志汇聚于此。其中既有唐代文学巨匠岑文本、上官仪、许敬宗等作品,又有欧阳询、褚遂良、殷仲容、王知敬等大书法家之作,可谓“撰、书皆名流,文、字俱佳品”。